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王立群
教材分析
《百变塑料瓶》这一课题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出发,利用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塑料瓶工艺品。整个课题包括百宝箱、金点子、巧手站和聪明泉四个板块。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的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意识到美要靠双手去创造。
学情分析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从学生的特征看:该年龄段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制作一切新奇的东西。但部分基础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找出具体原因,可利用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参照物,激发其灵感,鼓励其参与意识。必要时教师可个别示范。
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指引下,劳动与技术课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模块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已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的必然趋势。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使学生懂得废物利用,并能制作出一个比较成功的塑料瓶“小花灯”。
(2) 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休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难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教学突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强化动手实践,激发创造欲望。因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团结合作,创作出一件比较好的塑料瓶工艺品。
难点: 了解制作塑料瓶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感悟制作技巧。
谈教法:
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导入中,采用“废”“艺”比较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实践操作法来达到手脑并用;展示作品时采用集体评议法,达到不仅让学生做,还要让学生说。
至于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准备
由于劳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堂中应保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动手实践和技能训练,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原则。因此准备好必备的劳动器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
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有:彩色饮料瓶两个、蜡烛、线、铅笔、竹竿及刀片、剪刀、彩纸、胶水等。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现蓝猫画像:同学们,我们的朋友蓝猫,它从自己的工艺品店,带来了几件用废品制作的工艺品,给大家欣赏,想看吗?
(兴趣始终是教与学的不竭动力,因此我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良好开端,也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
2.多媒体出示课件:易拉罐制的笔筒,蛋壳制作的不倒翁,饮料瓶做的花篮,挂历纸做的纸筒人,鹅卵石制作的京剧脸谱的等。
(向学生展示这些废品变成宝贝的图片,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力,意识到美要靠双手来创造,也为后面的课外延伸打下基础。)
3.师:蓝猫知道我们的同学也用一双灵巧的手,所以蓝猫想让同学们用废饮料瓶制作工艺品,然后选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收藏在店里。同学们愿意动动手,动动脑,来完成这个制作吗?
(这一问创设了乐学的情境,促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动手实践中来。)
二、引导探究, 技法指导
1.指导看图,观察实物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学生通过看图,对整个作品制作的过程有一个先行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作品,同时通过观察塑料瓶“小花灯”这个实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所学内容,体现直观教学的原则。
2.教师现场演示塑料瓶“小花灯”的制作过程.
塑料瓶“小花灯”的制作强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根据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塑料瓶“ 小花灯”的制作过程.、实物观察构建起手脑之间的形象化联系。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说所需部件、制作过程和技法,教师进行引导并归纳板书。
准备阶段: 挖花盆底座; 用剪刀剪出一条条花边;
制作阶段: 将花边弯起,在花盆外部做一些装饰;
完成阶段: 放置光源; 连上线和竹竿
通过看图 演示 观察 讨论 交流和教师总结, 使学生对制作塑料瓶“小花灯”的所需部件、制作过程和技法达成共识,使知识得以巩固,得以内化, 感悟了制作技巧,解决了教学难点 。
三、明确要求,实践操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运用大大小小的塑料瓶制作各种透明、玲珑、漂亮、新颖的“小花灯”。接着出示蓝猫的温馨提示:做得漂亮、做得新颖、用刀要安全、制作要卫生。
(学生明确了制作的要求,活动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培养了学生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观。)
2.分组制作,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实际操作是劳动课的中心环节,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环节,老师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制作出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践操作时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在这“有声有色”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3.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中下游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巡视中,对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对动手能力较差、作品完成得不太好的学生,应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成果,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四、作品展示,激励评价
操作结束后,我安排塑料瓶“小花灯”展览会,请学生把作品展示出来。因为每一件作品制作得成功,凝聚着同学们的辛勤劳动,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同时用蓝猫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达到不仅让学生做,还要让学生说。
首先创设故事情境自评:“蓝猫要来选塑料瓶“小花灯”了,你怎么推销你的塑料瓶“小花灯”。”其次互评: 如果你是蓝猫,你会选哪一个塑料瓶“飞机灯”?”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点评.教师的点评应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拓展
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们用废饮料瓶做了“小花灯”,那么其他的废弃物可以做成那些艺术品呢,发挥想象,课后我们再制作更有创意的艺术品。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课堂上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应是终点,而应该是创作的开始,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将活动延伸至课外,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变废为宝”的环保行为。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从此,他们会对这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六、板书设计
板书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就是这样设计的。
塑料瓶“小花灯”
准备阶段: 挖花盆底座; 用剪刀剪出一条条花边;
制作阶段: 将花边弯起,在花盆外部做一些装饰;
完成阶段: 放置光源; 连上线和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