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关闭 用户登录
  • 帐号: 注册新帐号
  • 密码: 忘记了密码
  • 田晓玲 我与学生共同研发——六上“小帆船”教学设计
  • 2010-3-19 浏览() 【
  • 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  田晓玲

      我们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班级里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知道春种秋收,他们的父辈更懂得很多劳动技能。身处一个丰厚的资源环境里,我为何不充分利用呢?所以我尝试着与孩子共同研发课题,将劳动与技术课上得深动、具体、真实。
      一、共同研发可以优化教材
      劳技课最大的特性就是需要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件手工作品制作需要科学地操作才能成功地完成。通过共同研究、大胆质疑、动手实践将会发现教材中呈现的一些操作方法欠妥。也只有在不断地探索、操作、修改、再操作、完成手工作品过程中,才能将教材优。.所以在刚接触一个新课题时我常与学生共同钻研教材,探索研究如何更合理、更科学地操作。取教材之长补教材呈现不足,完成手工作品。
      下面是六年级上册《小帆船》这一课书中呈现的步骤图示:

    在教学时,我直接将课本呈现给学生,与同学共同研读教材。在学生自学小帆船的制作步骤的图片时,有同学提出:棉线、帆与体如何连结。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便在材料中增加了缝衣针;在步骤中增添了帆与桅杆,帆与船体连结的详细过程。
      又有位同学提出:我爸是木匠,平常我用过刻刀这样的工具的,我想用刻刀刻出安装尾舵的槽口,应该没那么方便吧。
      对,我仔细看了看书中的步骤3图示,好像这样的操作还有点安全隐患呢。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只有依靠实践操作了。在实践中与学生们再进行探讨、研究
      准备多种材料:木板有的厚,有的薄;竹棒、彩纸、塑料片、大头针、棉线、缝衣针。
      准备多种工具:有钢条锯子,有木工锯子; 锥子,有代替锥子铁钉;锤、美工刀、砂纸、钳子。
      按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时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做了如下修改:
      1.在第一步骤中发现,要选择薄一点的木质松软的木板,另外图示中的钢条锯子锯木板很困难,所以要选择木工锯子,但使用木工锯子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2.第三步骤用美工刀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所以改用木工锯子锯一个槽口。但由于船身很小,锯子大,这样很不按全。为了安全,最好将第三步骤调至第一步骤中,锯出船尾之后就用锯子锯出槽口,然后再继续将船体锯好。
      3.步骤4用锥子钻出桅杆的洞眼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便用锤子将铁钉钉进船体中,然后再用钳子拔出来,这样就出现了洞眼,而且很省力。
      与同学共同探索、一起改进,这样便比较顺利地将小帆完成了。
      二、共同研发可以拓展资源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基础性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熟悉的环境中与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孩子的劳动与技术课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着劳动与技术的教育。
      1.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
      我们学校虽不大,但到处都栽种了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春天更是花香扑鼻,给人们一促美的享受。这不正是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吗?
      教学六年级下册《菊花的扦插》时,正是我校百花盛开之季。花圃里的花儿竞相开放着,吸引了很多学生走近花圃,寻找自己喜爱的花卉。我与学生共同研究将《菊花的扦插》拓展为《花卉的扦插》。实施的方案如下:
      学生分组上网查找或询问养花人适合插的花卉有哪些,并了解这些花卉的特性与养护的知识。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增长知识。
      让学生参照菊花的扦插要求准备工具与材料。
      按照扦插的步骤进行扦插。
      课外延伸,养护扦插的花卉。
      菊花的扦插是书本知识,以此延伸,学生了解了很多其它花卉的生长知识。掌握了好多种花卉的扦插技能。
      2.家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资源
      我们班有些学生的家住城郊,家里还有两块自由种植蔬菜的农田,这些孩子的家长说不定就是种植蔬菜的好把手。不过也有部分孩子身处城市,养尊处优、五谷不分。我便与同学共同探讨,让孩子再与家长商量,寻求适当的机会,带学生走进农田,接触农作物。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热情,还增添了劳技课程的资源。
      除此之外,在与学生闲聊中,我了解到班级里有家长会扎花灯,这正是六年级上册《扎彩灯》所需要的资源。我便将家长请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彩灯的粘、扎技巧。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有新意,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扎花灯的技巧,并且每人都成功地收获了一盏自已扎的花灯,真是一举两得。
      三、共同研发可以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就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凸显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这样的课程正是突现学生创新智慧、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课程。与学生共同研发劳技课题,这正在其它学科中,学生无法尝试到的“主人翁”的感觉。
      1.在自主研发课题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了学生探索的自由空间,学生将会大开思路,仔细搜索身边有价值的劳技资源。课题确定之后,他们还将满腔热情地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资料。这样资料的收集汇总的能力将会得到充分培养.
      比如在教学《花卉的扦插》时,学生要想参与到活动中来,必须首先通过上网、看书、访问等各种途经搜集可以扦插生殖的花卉,以及养护这些花卉的知识的资料。这是《菊花的扦插》这一课本知识无法给予的能力.
      2.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了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环境。“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问题,将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经历了思考、质疑、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
      在制作小帆船时,学生大胆对书本中多处步骤提出了疑问,并且通过师生、生生共同探索与实践,反复验证,确定了小帆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从而解决了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共同研究,学生掌握了制作小帆船的技能.同时,通过此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会大胆质疑每一个课题,共同探索、实践,寻求每一个最佳答案。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才会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修改课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生在参与劳动与技术课题的研发过程是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时会不由自主地调动大脑内存中各种知识与能力,这正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扎彩灯》这一课题涉及到采购、计算用料、立体对称、色彩的搭配等数学、美术各科知识及能力。如果哪方面考虑不周全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与美观。在书本中未提供这些参考资料,我与学生就向我们身边的民间艺人学。从民间艺人那里得到启发,然后再自行探索、研究、设计各种彩灯。经历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还需要将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养成虚心学习的良好品德。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会有创造。劳动与技术教育正是突显手脑并用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各种契机,拓宽资源,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个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活动。

  • 返回顶部】 【关闭】 【打印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 登录 现在有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标题:
  • 内容: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版权所有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4884号-3 技术支持: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